> 健身运动 > 要金牌,也要全民健身!

要金牌,也要全民健身!

  伦敦奥运会的圣火熄灭了,一场人类和平时期的战争就此烟消云散。

  当一块金牌诞生后,那种升国旗奏国歌的场面,真是令人感动。它使人热血沸腾,爱国主义精神也会由此得以伸张。但冷静下来想一想,体育毕竟是体育,它并不能代表一切。西班牙夺得世界杯冠军了,但欧债危机并不会解套。这么一想,你就会对金牌看淡一些,不那么神经质般狂热追逐。

  当伟大的中国人民将“东亚病夫”的帽子扔进太平洋以后,没有人会怀疑这个民族的体育崛起。然而,随之而来的“金牌奥运”观念却也如影随形般挥之不去。北京奥运会金牌的辉煌,有多种因素,它几乎难以复制和超越。而国人的金牌情结却是胃口越吊越高。正如体育界人士所云:没拿金牌会把我们骂死。于是,抢金夺银的战斗,使得每个战士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唯恐金牌旁落。万一弄丢一块“计划内”的金牌,运动员会懊恼得长跪不起、痛哭流涕,觉得如何如何对不起祖国,对不起人民。又于是,所有的项目都围绕“金牌战略”展开。无论全运会还是奥运会,只要能拿金牌的,便大力开展。而其余项目,对不起,统统暂放一旁。为了金牌,年龄造假、服药、打假球等等,全都应运而生。也别说,眼睁睁的夺得金牌就无限荣耀,而且奖金、奖房、奖车,奖官、奖荣誉,连家属家乡都沾光受益……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金牌战略就这样无比辉煌地多年延续着。

  尽管金牌数量猛增,因为偏科偏项,偏重技巧性,忽视力量性,特别是普及性运动项目如田径及大球等的乏力,令我们只能是体育大国而非体育强国。我们的运动员几乎都是国家培养的专业运动员,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只是为了“得亚望冠”。而我们在奥运会上看到,许多国家的运动员都只是业余的,无非临时组团建队参加比赛而已——这真是叫人五味杂陈。美国的女举选手帕杜是环卫工,代表挪威参赛马拉松的布塔是门卫,美国铁人三项运动员约根森是会计师……美国人90%会游泳,而中国人只有10%会游泳。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全民健身搞得好。而这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体育运动的真谛。从这个角度讲,使“金牌战略”与全民健身并举,显然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必须坚定不移地转型,哪怕在观念上觉得艰难甚至痛苦。

  一种奇怪现象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热衷于观看体育比赛的年轻人,平日并不怎么锻炼身体;而并不怎么爱看体育比赛的老年人,却在广场上积极健身。于是,让人不禁对全民族身体状况感到忧虑。如今是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

  全球体育赛场已然证明了中华民族的荣耀。今后应该是两条腿走路:体育尖子金牌要得,而我们平头百姓则更应来个全民大健身,让中华民族永远兴旺发达。有了坚实的塔基,塔尖才会坚固。写作本文时,恰逢本市首家体育公园河东体育健身公园建成纳客——好消息!天津拥有百年历史的民园体育场也将由竞赛场地改建为健身场所。星罗棋布的小区健身器械,都在向你慵懒的身躯招手。朋友们,乘着奥运东风,为了祖国的未来,强身健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