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身运动 > 中国内地社区健身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内地社区健身市场潜力巨大

  香港亚洲运动及体适能专业学院近日发布了《2011年中国健身俱乐部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北京、杭州、广州等内地城市的健身俱乐部数量,在2011年明显减少;中国内地健身俱乐部总数在稳定增长多年后,于2011年首次出现缩减。健身俱乐部数量由增到减,反映出内地健身行业已开始在部分大城市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但这个过程或许非常漫长。因为报告还显示,与健身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的中国香港相比,内地社区化的健身俱乐部数量还远远不足。

  北京是目前中国内地拥有健身俱乐部最多的城市,2011年为483家,比2010年减少了46家;排名第二的上海,2011年拥有346家健身俱乐部,比2010年增加了22家;排名第三和第四位的杭州和广州,健身俱乐部的数量在2011年的减幅都超过了10%。根据报告,内地健身俱乐部数量排名前20的城市中,比上一年缩减的城市有13个。正因如此,2011年中国城市健身俱乐部总数相比2010年略有减少,这是自2007年以来,该数据首次出现负增长。

  亚洲运动及体适能专业学院院长黄慎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中国内地健身俱乐部总数出现下滑,主要是因为健身行业的竞争日渐激烈。过去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北京的健身俱乐部数量猛增了84家,广州增加了24家。“前一年度健身俱乐部数量大幅增加,往往意味着后一年度会出现较多的被淘汰者,这是行业竞争加剧后的正常结果。”2011年,上海的健身俱乐部数量有所增加,是因为上海健身行业在2010年已经经历了一次“洗牌”在前3年连续增长的情况下缩减了11家。

  “一个地区健身俱乐部的数量大增大减,是当地健身行业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体现。”黄慎坚说,“因为看好这个行业,大家蜂拥而入,结果就形成激烈的竞争,必然会有大批参与者被淘汰。如果一个行业已进入成熟期,其市场应该是稳步发展,而不会大起大落。”

  中国香港健身行业的起步远远早于内地城市,现在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报告显示,过去几年,香港的健身俱乐部数量每年都在稳定增长,2011年又增加了27家,总数达到了600家。香港的人口数量远低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内地城市,但健身俱乐部的数量却远高于这些城市,每万人拥有的健身俱乐部数量大约是北京的3.5倍、上海的5.6倍、广州的9倍。

  黄慎坚说,如果以香港为参照对象,内地健身行业的发展潜力仍十分巨大。

  不过,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健身俱乐部数量由迅速增加变为忽增忽减,表明在这些城市,健身行业正在由盲目扩张的初级发展阶段向行业调整的中级发展阶段过渡。去年北京某著名健身俱乐部突然关闭多家店面的事件,已经引起国内健身行业对粗放式发展模式的反思。

  “内地二三线城市的健身行业尚处在急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内不少知名的健身俱乐部也在极力扩张二三线城市的市场。”黄慎坚认为,“但在一线大城市,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健身俱乐部之间继续打价格战,将令整个行业陷入恶性竞争。行业调整势在必行,健身俱乐部必须花更多的心思提升服务质量以留住老会员。”

  “其实,在一线大城市,还有一块巨大的健身市场等待开发,”黄慎坚说,“这一点,从对比北京与香港的健身俱乐部类型特点上就能看出来。”

  按照2011年的统计,北京483家健身俱乐部中,社区会所和酒店公寓附属型健身俱乐部仅有70家,比例不到15%,而香港有419家,约占全市600家健身俱乐部的70%。黄慎坚认为,由于香港的酒店公寓型健身俱乐部实际上以公寓型健身俱乐部为主,因此,香港健身俱乐部的主体是社区化的,是市民身边的健身俱乐部。内地城市的健身俱乐部则主要建造在商业中心或黄金地段,“便民化的健身俱乐部在内地十分欠缺,这也是内地健身行业未来发展最具潜力的一个领域。”黄慎坚说。

  黄慎坚介绍说,香港新建的楼盘如果没有配建健身俱乐部,就很可能滞销。香港每年都有新建楼盘,也都有相应的健身俱乐部投入使用,这也是香港健身俱乐部数量保持稳定增长的重要原因。现在,内地一些大城市的高档楼盘已经把社区健身俱乐部作为必建项目,但在绝大多数社区,健身俱乐部依然是空白。因此,内地大城市健身行业要想真正开拓出社区健身俱乐部市场,势必要付出巨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