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年史 > 常见缺铁性贫血诊治误区

常见缺铁性贫血诊治误区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育龄期女性及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全世界约有10%-3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缺铁,男性发病率约10%,女性大于20%,亚洲发病率高于欧洲。我国某地区流调数据显示青春期女性和孕妇缺铁患病率高达40-60%以上,因此缺铁性贫血是广泛影响世界各国的重要健康问题。虽然缺铁性是血液科最常见的一个可防可治愈的一种贫血,但在我们工作中却发现很多病人对这个病的认识存在较多误区,以致长期贫血给患者带来诸多的身心危害。

缺铁性贫血常见表现行为

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减弱,各系统器官可以出现缺血缺氧表现,如易疲乏、活动后心慌、气短较常见,面色萎黄或苍白、食欲减退,皮肤干燥、毛发枯疏、少光泽等,还可伴有头痛、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及工作能力下降,失眠,严重者甚至晕厥。部分可表现出异食癖,口腔炎,指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皮肤干燥皱褶等贫血表现。

缺铁性贫血常见病因

常见于婴幼儿,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有慢性出血导致铁丢失(如月经量偏大,分娩时有较多出血,长期少量痔疮出血,鼻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及较长期挑食偏食、胃肠功能紊乱及饮浓茶等导致铁的摄入不足及吸收不良。

如有以上贫血相关症状及或有以上引起贫血的原因就需要及时到血液专科就诊。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诊断

典型的缺铁性贫血诊断比较容易,检查简单,一般查血常规及缺铁性贫血常规检查就基本可以明确诊断。但重要的是需要积极寻找导致缺铁的原因,如便潜血、C13幽门螺旋杆菌呼气试验或必要时进行胃肠道相关检查;阴道出血的女性应该进行妇科检查;或慢性炎症或肿瘤性疾病相关排查等。

不能正确合理补铁治疗,这种情况临床较常见。指南推荐的治疗:

输血治疗

有输血适应症患者;一般不主张(一般补铁2周左右血红蛋白会有不同程度上升)

补铁治疗

治疗性铁剂分为无机铁和有机铁;按应用途径分为口服铁和静脉铁。

口服铁剂中无机铁以硫酸亚铁为代表,有机铁包括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和多糖铁复合物等;口服铁剂部分患者会有胃肠道反应,如正确服用大多数患者还是能耐受。另外某些元素铁含量较高的中成药也同样能起到治疗作用,且对胃肠道刺激小。建议服用铁剂的同时服用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如每天口服100mg元素铁,持续治疗4~6周血红蛋白无变化,或上升<10g/L者,需积极查找原因。

静脉铁剂适应证:口服吸收不良、不能耐受口服铁剂、铁需求量超过口服铁能满足的最大量,或患者对口服铁剂的依从性不好。静脉铁剂主要有蔗糖铁、低分子右旋糖酐铁等6种。补铁的总需量严格按照公式计算个体的补铁量,同时将补充贮存铁考虑在内。

因静脉补铁有出现过敏的风险及使用不方便等,主张能口服就不静脉补充 。

“网上购买的进口补铁口服液行不行”?一般不行,需要注意看说明书上含铁量能否达到治疗量。一般口服液是属于保健品,往往含铁量达不到治疗量。

病因治疗

应改善不良饮食习惯,育龄期女性可以预防性补充铁剂,补充铁元素60mg/d;月经过多引起的应调理月经,寻找月经增多的原因及针对缺铁原因进行相关排查与治疗等。